田黎明,1955年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擅长于中国画山水、人物。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协理事。田黎明作品清新明快,有韵有趣,味鲜趣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品历史画《碑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肖像系列”之一《小溪》获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大奖。2000年他的作品被选入上海双年展。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协副主席。
作品追寻中国文化平淡天真的美学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创作法则,在中国水墨画中运用了光的表现方式,并以天人合一的人文感知来体验自然、社会、人的精神境界。
田黎明在艺术语言上显露出的取向与他的人生程度是一致的,这一点深为评家论及与称道。殷双熹就说过“将生活作为一种气象而不只是一种形象,是田黎明中国画艺术中整体性的来源,”;“他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去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境况,在自然中自由地呼吸成长”(《阳光、空气与水——田黎明的艺术方位》)。
田黎明作品清新明快,有韵有趣,味鲜趣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作品中透出的朴素风尚,也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当代生活境遇下的机遇和写照。作品历史画《碑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肖像系列”之一《小溪》获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大奖。2000年他的作品被选入上海双年展。
出版有《田黎明画集》(荣宝斋)、《田黎明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田黎明专集》(荣宝斋)、《当代新文人画大系·田黎明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等。[1]
综合
将生活作为一种气象而不只是一种形象,是田黎明中国画艺术中整体性的来源。专注于形象,就会像西方绘画一样,关注造型与视觉分析,但这极容易进入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形式语言与现实主义的生活再现。而气象是一种境界,是人的全部生活经历与文化积淀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凝结与成型,由于艺术家的直觉感受为独特的艺术技巧所照亮,而形成画面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丰富意味。将东方宁静整体的造型与充满生机变化的水墨语言结合起来,使艺术家的主观能动与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生发相融合,动静相生,含蓄隽永,既是田黎明人物画的方向,也是他的艺术理想文轩画廊。
自然元素
田黎明的人物画中充满阳光、空气与水,游泳、登山以及大自然中的人物肖像是他常画的题材。
田黎明经常强调要“接受自然的照射”,即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去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自己的人生境况,在自然中自由地呼吸成长。阳光在他的画面里不仅起到了分布明暗、结构位置、渲染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光与影的变幻与笼罩之中,使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一体,品味自然的勃勃生机,获得一种透明清亮的精神状态。正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人生、社会、自然都有其阴阳与虚实,如果我们能够辩证地感受与体悟这种阴阳虚实的相生相济,在生活的开合聚散中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能够体会到田黎明的艺术方式其实正是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空间元素
田黎明的艺术又以空间的深远和清澈而耐人寻味。东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的气息,那就是透明清新的空气,“登泰山而小天下”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一种透明远望的空间,也是一种开阔明朗的人生气象。现代化的生活以其高速便捷的交通与无处不在的通讯媒体大大缩短了人与人的物质距离,但在这繁杂的忙碌之中却也疏远了人们的心灵交流,人在快速的节奏中自然向往广袤的空间。由此,清空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恬淡的气韵,一种来去无痕的人格,它不为冗事俗念所动,自有一方清远之境。在现代化的紧张生活中,田黎明的艺术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家园。
水元素
在田黎明的画中,水是无处不在的,不仅是他独创的融墨法、连体法、围墨法等水墨技法是建立在对水的运用的高技巧之上,更重要的是田黎明对水的独特理解。在水墨艺术的层面上,中国画特有的水墨晕染和丰富多变的墨色层次,中国画的笔、墨与宣纸的结合,都是通过水的连接与融合来实现的。古人云:“善体物者莫不重缘”,色彩与墨由笔驱使在宣纸上行走相遇即是缘,而将这诸多情缘相牵相聚的便是艺术家的心灵之泉与笔底清水。唐人王维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孔夫子也曾面对长河大川感叹“逝者如斯夫”!水更是人的精神人格的滋养之物,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田黎明描绘少男少女在水中游泳的画面,正是寄寓了对水这种滋润万物而无言,洗涤人的心性尘垢,永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