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中国陶瓷史上,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器物。
成化斗彩鸡缸杯(图1)是小酒杯,其外形似缸,器高仅3.3厘米,此种小器大样的造型为前朝所不见,外壁绘画两组雄雌雏鸡图案,故而得名。此杯再现了成化斗彩的彩绘风格,绘画生动传神是其最为人称道之处,画面上雄鸡昂首啼鸣,雌鸡低头觅食,3只雏鸡振翅追逐其后,雄鸡、雌鸡、雏鸡各具神态,观其形仿佛能闻其声。旁边绘衬青绿山石、红艳牡丹、幽靓兰草,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色扑面而来,清人朱琰在《陶说》中评述此杯:“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此杯通体纹饰以釉下青花勾勒,釉上覆绘红、黄、绿、紫等多种彩色,整个画面既有柔和淡雅之色调,又有艳丽纷繁之色彩。此外,此鸡缸杯的题材与画风受宋院体画影响,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小景入画,表现出成化皇帝的生活愿望与艺术审美。
图 1[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及底书青花双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所谓“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它是在坯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彩炉烘烤最后成型。由于彩绘方式分釉上、釉下两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称为“斗彩”(也有研究者认为,斗彩工艺吸收或借鉴了掐丝珐琅的工艺技法)。斗彩的雏形最早见于明代宣德五彩器上,在成化时期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品种。它既不同于单一色调的釉下青花,也不同于色彩缤纷的釉上五彩,它是结合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描绘而成,此种工艺在当时可谓创新之举。
成化斗彩自问世至今,就备受陶瓷鉴赏家及收藏家青睐,且经久不衰历时数载如故。明清以来许多文人笔记如《长物志》《清秘藏》《博物要览》《南窑笔记》等更是对其推崇有加。成化斗彩的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可观,早在明万历《明实录·神宗实录》中就有“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一书对其价值描述更为详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此处的镒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白银。可见历代文人早已将鸡缸杯抬至天价。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下,后世不断有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仿品,明代嘉靖、万历时就有仿品出现,后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斗彩鸡缸杯仿制工艺达到极致,至民国及近现代此风一直盛行不衰。至近代,成化斗彩鸡缸杯更是收藏家宠物,2014年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中,曾以2.81亿港元拍出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创下斗彩拍场历史的最高拍卖纪录。本文以几件不同时期仿品为例,简单介绍各时期斗彩仿品的特征。
嘉靖仿成化斗彩婴戏纹小杯
成化斗彩中久负盛名的是各式小酒杯,除鸡缸杯外,三秋杯、高士杯、夔龙杯、莲花杯、团龙杯、葡萄杯、如意团云杯、雀鸟登枝杯等不可胜数。器形有直腹、斜腹、深腹、浅腹,敞口、撇口、直口之分;器足有圈足、卧足和高圈足之别。这些小酒杯的出现,说明此时蒸馏酒已经出现并且成熟,当时人们饮酒习惯有所改变,已经从使用大碗饮低度米酒转向使用小杯饮用度数高的蒸馏酒,这种社会需求是成化斗彩小杯出现的重要因素。
由于成化斗彩小酒杯,不仅是实用生活器皿,也是便于观赏的掌中把玩之物,所以嘉靖时期就出现了仿制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均有收藏。下面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成化、嘉靖斗彩婴戏纹小杯为例,分别介绍如下:
这两件斗彩小杯均是清宫旧藏器(图2、3),造型与纹饰大致相同,外壁均绘画《五子嬉戏图》,画面上两个小童奔跑欢笑放飞风筝,另三个小童戏玩斗草憨态可掬。施彩工艺也均以釉下青花勾勒整体纹饰,釉上除蓝彩外以红、绿、赭彩填绘。这两件小杯由于制作时代非常接近,工艺特征也是一脉相承,因此很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是从青花色调上看略显不同。嘉靖时期青花使用的是回青料,由于钴土矿中含锰过高,青色是一种蓝中泛紫的堇青色,釉上彩部分因此被衬得过于浓艳。此外,红彩也呈色不同,成化红彩鲜红似鸡血,嘉靖红彩则是典型“枣皮红”,红中泛黑色。再细观杯体所绘婴戏图,成化小儿稚气活泼可爱,嘉靖小童暮气老成,让人难生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