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观点 >
宋伯平: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实际创始人是李文放,而并非舒同!
2021-04-01 13:15 来源:中网资讯书画

  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发起与创办历史迄今为止至少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由“马背上的书法家”舒同先生一手发起并创办;

  第二种说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刘炳森先生发起与创办;

  第三种说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于1980年5月由辽宁书法协会的杨仁恺先生发起与创办;

  第四种说法是1980年5月全国有十二家书法组织在辽宁沈阳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之后并于第二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五种说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是由老八路李文放和老红军王定国等人发起并组织创办的。但是,笔者认为第五种说法比较靠谱,令人信服并能拿出许多具体的创办细节、环节来说明事实、证明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恩师李文放先生等开拓者创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可能性较大,应该是符合中国书坛历史发展规律与史实的,虽然有些是知情者们的片段回忆,但可信程度比较高,而其他的一些观点与说法缺乏具体的年、月、日期以及参与人员与工作过程而不予采纳。

  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角度讲,在书法的五大体系的依次排列中,篆书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另外四种书体的根。隶书排在第二位,依次才是楷书、行书、草书等。李文放先生是以研究秦、汉文化为主的,而秦朝时期的主要文字就是以小篆为代表,之后是篆刻(在秦朝时皇帝的印被称为“玺”,大臣们的印则被称为“章”),所以她老人家是站在研究秦、汉历史文化的高度,才有了发起并创办“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卓越构想,这也符合她同时创办中国秦文研究会(所)的逻辑推理,将书法艺术与篆刻艺术并列展览也是李文放先生率先提出的。因此,中国书法家协会应该是与中国秦文研究会并列发展的,这也是李文放老师发起、创办此“两会”之初衷,从李文放先生的篆书(小篆)作品参加首届“国展”就能证明这一点。但为什么以后舒同、启功、刘炳森等人与李文放先生渐行渐远呢?因为这些人并不懂篆书也未书写过篆书,对此我们可以从舒同、启功、刘炳森等人的所有书作中进行筛查。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捉弄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实际创始人李文放先生的历史功劳却被只会写行书“画圈儿”的舒同给抢走了。据李文放先生的原秘书李武先生回忆,他于1980年5月有幸参加了由李文放先生发起并组织的中国秦文研究小组(中国秦文学会的前身,老红军王定国曾担任副会长),并于1980年6月5日下午(均有会议记录)在北京市红霞公寓李文放寓所召开了第一次“中国书法家协会筹备会议”,会议由李文放老师主持,李武先生担任会议记录工作。参加会议的人员有:钟沛漳(中宣部新闻局局长);李文放(文化部中国秦篆研究组组长);李长路(北京图书馆馆长);陈叔亮(中央工艺美院院长);黄铸夫(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李英儒(总政文化部副部长);谢德萍(书法家)等七人(以上参会人员报经中国文联党组领导同意)。会议主要内容:一是关于中国书协的人选如何组成,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发起书上签名认可并表示支持;二是“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展)首展已在辽宁沈阳故宫成功举办,巡展第一站便是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再次隆重展出,增加一批入展作品并研究展览开幕式到会贵宾人选等问题;三是申请中国文联尽快批复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

  在李文放老师的亲自组织、策划与艰辛努力下,“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于1980年7月10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皇极殿宁寿宫前隆重举行,数百人以及相关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开幕式。李长路先生主持大会,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同志致开幕词,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同志发表讲话。李文放、张伯驹、徐邦达、林林、张西帆、陈大远、李威、李梦飞等先生共同出席了开幕式。李梦飞担任摄影工作,并耗时数天,对全部入展作品进行拍照(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茅盾先生题写书名,沈鹏先生等三人担任责任编辑)。但从该作品集的摄影作者看,却没有李梦飞的名字。

  在北京举行的这次盛况空前的“国展”上,除李文放老师的篆书作品入展之外,还汇集了董必武、沈雁冰、郭沫若、周建人、叶圣陶、楚图南、赵朴初、舒同、郭化若、李一虻、周而复、周士观、启功、肖劳、欧阳中石、黄苗子、李铎、刘炳森、王遐举、苏士澍、林岫、佟韦等书法名家们的精品力作。展品中篆、隶、楷、行、草书等琳琅满目,形式多样,各具千秋,令欣赏者们流连忘返,刻骨铭心。

  从以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筹备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笔者曾提出的“没有李文放,就没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历史观点是符合事实与理论依据的,也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由李文放老师为首的筹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约三十多名工作人员连续忙碌了数月时间,自筹经费,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与名利,忘我工作,这些老一辈崇高的拼搏精神与宽宏大量的优秀品德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将永远值得笔者学习与继承,历史贡献与丰功伟绩也将会被后世永久铭记。公平、正义、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存。“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历史诺言也应该由时代在感恩中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