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人物 >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解读李志成的山水画艺术
2018-05-31 15:43 来源:盘古艺术网

  

\

  面对山川景物之美,画家的感动正如诗人,只不过所表达的形式不是文字而是笔墨。“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清、笪重光语),眼中山水,化作心中山水,至而变成纸上山水,用纸面上的笔墨符号,传达自然山水的风采神韵,自然社会与人文社会的和谐,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完成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统—。

  

\

  冥想、神游、心物感应,物我合一,是中国山水画家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所独有的体认方式。当代山水画家李志成其作品的意义在于,他为传统的山水画笔墨符号注入了现实的内涵,作品生动而充实,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渴望与审美品质。从画面中可以显见,画家已经习惯于将一切意象、符号放在同一空间并置,意蕴与情思穿行,沟通在过去、现实、未来之间,在这种明显地空间化倾向中,流动着画家的意绪和情感。

  

\

  神韵之于绘画,是不可缺少的内涵,而山水符号又是神韵不可或缺的载休。对神韵的重视与追求,使画家的作品得以以有形寓无形,以有限示无限,以瞬间为永恒,其重要之处是使作品的心理时空得到扩充和审美自觉。观赏李志成的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图式上每一幅皆有创意、出神入化、嘎然独造、匪夷所思、不可名状;“山无定姿之美,水无常形之态”,涉笔成趣、满纸烟云,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山水画在图式构成上的种种清规戒律,为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图式建设和体格转型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实现可能。

  

\

  古今许多山水画家多以描绘大山、大水,以宏伟的全景入画。李志成在控制宏观的同时,侧重于山川的局部描绘,细心刻画与豪放写意,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既增强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又彰显了画面的空间和深度。如《雪峰千仞》、《雪域印象》、《高原脊梁》《高原秋色》等作品,画面构图起、承转、结极合自然造化,一切自然而然,再现了古老而原始西域大地,蕴含着那种大野横生,天地苍幽的大象之美。画家用笔运墨极为老到自然,用枯笔焦墨,逆笔中峰,以焦点淡墨为皴擦的笔墨方法或大肆渲染,或寥寥儿笔,嘎然间,那些无序的笔墨跳动精灵便跃然纸上——或简率灵动,古朴浑茫;或劲健爽捷,不滞予物;或灵性所致至,气吞云梦;或弃妍存质,以润化朴;或静谧旷远,平易庄严;或挥运若风,岿然独存。在黑与色,色与色之间相互参透,甚至堆叠厚积的肌理效果上,寻求色彩层次变化,极具创意的使用黑白与虚实,强化空间的张力,有机地把这种现代气象与传统文脉完美组合在一起,使作品的形式和韵律从层层渲染中得以呈现出来。

  

\

  李志成矢志不渝地以西部山川为绘画主题,不厌其烦地予以表现,在事实上是复原一种原生的精神记忆,是西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给予了画家潜移墨化的影响与滋养,孕育了他慷慨悲壮、浑厚苍润的内在品质与生命向往,甚至在他的意识初期便埋下了对苍凉阳刚,雄健博大境界的取向与偏爱。因此,他的作品是源于深层结构中的气质和精神体验的结晶。以其浑厚博大而取其一角的山水布局风格,正是画家李志成先生匠心独到的亮点所在,正如他的用笔用墨就像西域山川那样的坚实,高原一样的雄浑。

  

\

  李志成先生卓尔不群,在淳厚谦和之下透着几分文人的清傲,洋溢着绘事者的才气,他的作人正如他的画作——个性鲜明,坚韧刚毅筋骨凛然,不卑不亢,不事张扬,但却又不乏亲和力。这也是他能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所建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对绘画非常执着。作画极其刻苦,这刻苦成就了他对书画艺术天才的领悟,他希冀创造一种新图式使块面结构融入书写结构,笔意符号中合造型意图,使画面既有一种逼人的围合感,又有一种无序的萦绕感。从中表现出画家在物我齐一,山水仁智,笔墨逍遥中难以释怀的心境。说到底,笔墨立于表达,可以贵如金,也可以等于零。汲有对笔墨系统进出在我,任用在我的自信和自由,就汲有敢于创造的心态。而这一点正是李志成绘画作品充满生命力的魅力作品,也是作为一位优秀山水画家正在通往他艺术殿堂的追求所在。